龍某某,男,48歲。2004年4月15日初診。過敏性鼻炎病史12年,訴突發(fā)性鼻癢,噴嚏,流鼻涕,伴嗅覺下降,乏力納呆,頭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體胖大,色淡苔白膩,脈沉遲弱,常服抗過敏藥、感冒藥。近年來,自感體質下降,過敏性鼻炎反復發(fā)作,經(jīng)久不愈。辨證為脾腎陽虛,肺氣不足,寒濕阻竅,治療宜溫腎運脾,益氣固表,祛濕通竅為治。處方:生麻黃12克,炒白術24克,炒蒼術15克,制烏附30克,熟地黃15克,生黃芪24克,防風15克,炒萊菔子15克,辛夷花10克。3劑,水煎服。
二診:藥后鼻癢、噴嚏、流鼻涕明顯減輕,乏力納呆,頭昏身重好轉。效不更方,服上方一周諸癥基本痊愈,因本病易反復發(fā)作,后將上方為丸,囑患者堅持服用,以鞏固療效。半年后隨訪諸癥已痊愈,感冒也少發(fā)。
按:過敏性鼻炎屬中醫(yī)“鼻鼽”的范疇,金代《劉河間醫(yī)學六書》曰:“鼽者,鼻出清涕也。”患者濕滯經(jīng)絡,肺竅閉阻,加之易外感,表現(xiàn)出濕邪困阻,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的一系列癥狀,治療以溫腎助陽,燥濕健脾,益氣固表,祛濕通竅為治則,濕去則正安。由于濕性黏滯,膠著難解,易反復發(fā)作,故以丸藥緩圖之。筆者多年臨床發(fā)現(xiàn),過敏性鼻炎多為濕邪作祟,更有濕邪郁久化熱者,醫(yī)者往往一味清熱,殊不知,本病因于濕邪,易傷陽氣,病不愈,乃陽氣不足,一味清熱,雖當時癥狀減輕,卻不知陽愈傷,濕越盛,而致過敏性鼻炎經(jīng)久不愈,臨證不可不知。
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處理的爭議本質上是腫瘤生物學行為與治療干預強度的精準匹配過...[詳細]
陰莖表面麻醉技術的革新,標志著包皮手術從解剖學切除向功能保全的理念升級。臨...[詳細]